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25-04-11
25-02-24
25-02-10
“暖龍”來臨 幸福“升溫”——新城熱力國能費縣熱源長輸供熱管網工程并網運行全線貫通
發布時間:
2024-01-13 00:00
來源:
暫無數據
——這是落實綠色低碳優能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探索
——這是我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民生工程
——這也是我市有史以來投資最大、路徑最長的跨縣域長輸供熱項目
1月9日,由臨沂新城熱力集團投資建設、全長45.4公里的國能費縣熱源長輸供熱管網工程并網運行全線貫通,我市供暖工作又翻開嶄新的一頁。本條管網預計可向臨沂北部城區提供最大供熱能力約3000萬平方米,解決北城城區集中供熱熱源掣肘難題。汩汩水流流進管道,更是將暖流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聚焦民生保供暖
供暖,一頭牽著百姓溫暖,一頭連著藍天白云,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住建局、臨沂城發集團等主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臨沂新城熱力集團堅決扛起國企責任,始終把百姓用暖當作頭等大事,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全力保障城市供暖“生命線”,一步一個腳印把供熱事業向前推進。
新城熱力采用一網多源供熱模式,現由金鑼和華能藍天兩家熱源單位提供熱源。城市發展供熱需求持續攀升,特別是在極寒天氣下,熱源緊缺導致供暖保供工作有時會有些“力不從心”。從根源上彌補熱源缺口,始終是新城熱力發展面臨的難題,也是新城熱力孜孜不倦致力攻克的大事、難事、要事。
“2019年,我們建設了全長23.7公里的金鑼東線供熱管網,同時在大溫差、污水源清潔能源供熱等多能互補方面進行了很多積極探索,但始終僅能小范圍內發揮熱源補充作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大面積熱源缺口。”新城熱力負責人表示,如何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山東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深入實施臨沂市綠色低碳優能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工作,解決企業和民生供熱保障難題,新城熱力集團始終在不斷實踐探索。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在保障民生上,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與行業先進領域專家多次研討,到國內第一條長輸供熱管網實地調研、反復召開項目論證會……在探討論證費縣電廠余熱利用的可行性后,新城熱力決定采用“大溫差長距離供熱”技術,實施建設國能費縣熱源長輸供熱管網工程。
“熱源供需矛盾日益明顯,建設國能費縣至北城新區供熱長輸管線是彌補熱源缺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新城熱力集團項目有關負責人說,項目既能夠滿足北城新區和高鐵片區的供熱需求,又不增加城區能源消耗,可有效減少當地污染物排放,改善冬季城區大氣環境質量,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據了解,項目先后完成可研、立項、環評等50余項建設手續審核報批,沿線累計清障49個村近3000戶,為項目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采用的大溫差長距離輸送供熱技術、分布式光纖測溫和聲波振動監測技術、無補償電預熱安裝技術和TSC補口技術等國內行業前沿先進技術,在實現長距離、跨區域輸送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管網的安全性。
攻堅克難顯擔當
冬季供暖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事關人民切身利益的暖心工程。
國能費縣電廠位于費縣縣城西北,是臨沂最大的遠郊發電廠。國能費縣熱源長輸供熱管網工程起點自國家能源費縣發電有限公司,沿魯南高鐵向東穿越祊河,途經胡陽鎮、方城鎮、新西外環、半程鎮等,最終與金鑼電廠原管網對接,管線全長45.4公里,沿途建設1處中繼泵站、1處能源站。其中,祊河地質結構復雜,多溶洞、高壓富水、斷裂層、硬質巖石等,河水補給強,透水風險很高,該隧道區間在整個費縣供熱管網工程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那暖氣管道該怎么從祊河底穿過?又是如何從錯綜復雜的地下環境中尋找“出路”的?新城熱力國能費縣熱源長輸管網工程建設者們自有妙招。
“若采用傳統的供熱管道打樁架空式,不僅在生態保護方面存在缺陷,而且影響著防洪和正常通航。因此,經多方研究論證,我們決定采用盾構加套管法施工下穿祊河,不僅對周邊環境影響小,而且更利于生態保護。”新城熱力國能費縣熱源長輸供熱管網工程盾構穿越祊河工程項目經理告訴記者,“隧道全長645米,采用雙洞雙管設計,盾構隧道內徑為3.08米。”
這也是山東省首次采用泥水盾構下穿河流中埋深最大、地層最硬、地質最為復雜的盾構工程。
“通俗來講,盾構法就像鼴鼠打地洞一樣不斷掘進。由于盾構最大埋深24米,加上地質結構復雜,給施工帶來巨大挑戰。”有著多年隧道施工經驗的項目施工代表介紹。
在盾構機掘進過程中,需長距離穿越祊河河床底部的中分化石灰巖、破碎帶、溶洞群及上軟下硬的復合地層等不良復雜地質。隧道與祊河河底貫通,最淺埋深僅為1.2米,溶洞裂隙發育高壓富水,透水量大、水頭高,盾構機無法正常環流,掘進中機體又易造成卡盾、偏移等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加密沿線地質補勘,及時分析未掘進巖層巖溶裂隙情況,對富水破碎帶、溶洞進行超前注漿加固。同時,根據現有地質環境,聯合盾構廠家對掘進中的盾構機進行提升改造,并圖形化模擬盾構機掘進姿態,及時調整掘進參數,全天候不間斷監測預警,建立‘地上地下’應急聯動機制,最大限度地保障盾構施工安全。”國能費縣熱源長輸供熱管網工程盾構穿越祊河工程項目有關負責人說。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新城熱力堅持靠前指揮,為項目建設立下標準,強調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攻堅克難,打造精品工程。為確保項目進度節點,項目部堅持策劃先行,厘清重難點,謀定而動,不怠不餒,創新方式,破解難題;厘清目標創新舉措,瞄準短板精準發力,鑄就項目建設強大引擎。
精益管理筑精品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為順利完成施工任務,新城熱力國能費縣熱源長輸項目部超前謀劃、科學組織、精心安排,成立盾構始發管理小組,在盾構機始發前,多次召開專家會,論證盾構機掘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與隱患,制定了安全高效的盾構機始發計劃,合理分工,責任到人。盾構始發后,為確保整體掘進處于可控狀態,在掘進過程中,盾構機操作人員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并根據地層做出適應性調整,保證盾構機姿態平穩。同時,注重加強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通過班前教育、安全技術交底等措施,強化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保證了工程快速安全推進。
工程管線距離長,跨越費縣和蘭山五個鄉鎮,沿線施工環境復雜,穿越河流8條,穿越道路20多處,穿越蒸汽、燃氣、自來水等管道30多處。工程自開工以來,項目部全體人員戰嚴寒、斗酷暑,搶抓進度,大干快上,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與時間競速、與工期賽跑,全力以赴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管道在對接中焊花飛濺,挖掘機在轟鳴聲中來回作業,建設者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與時間賽跑。整個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如何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提效增速、按時完成施工任務,讓老百姓溫暖過冬?
“工程中的每一個工序、每一個環節決不能有絲毫疏漏。”國能費縣熱源長輸供熱管網工程項目負責同志介紹,“全程埋了約7500根管道,45個閥門井、45個排氣井和泄水井,最忙時多達460余人。”
工期是命令,質量更是關鍵。為加快施工進度并提高施工質量,去年3月份,新城熱力工程指揮部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組織各標段進行了進度及質量大比武。“一個月里,我們完成了管溝開挖12公里,管道安裝19公里,充分調動了各標段施工的積極性,為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緩解北城熱源不足、供熱缺口大等問題,對我市經濟建設、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多方面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心系百姓冷暖,牢記使命職責。臨沂新城熱力集團將繼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擔當篤行,以鋼鐵之軀守護城市萬家溫暖,以銳意拼搏樹立國企價值典范,用實際行動守護萬家燈火,溫暖一方百姓,向人民群眾交出滿意的“溫暖”答卷。
上一頁
上一頁